2014 黄金珠宝行业大事记

回顾2014年,黄金价格依旧低迷,金饰销量仍不乐观;珠宝企业并购重组频发,成为扩张版图的主要手段;上市依然是珠宝企业的重要目标,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在平稳发展的背后,各行各业依据自身特点,在稳中求变,继续深化改革,推进企业转型。黄金珠宝行业的2014年,同样力求转型,充满着新的变化。

  回顾2014年,黄金价格依旧低迷,金饰销量仍不乐观;珠宝企业并购重组频发,成为扩张版图的主要手段;上市依然是珠宝企业的重要目标,有人成功,有人失败;珠宝企业搭上“双十一”顺风车,销售实现突破;业外大品牌强势入行,业内褒贬不一,喜忧参半;国家取消个人携带黄金及其制品进出境审批……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将给行业未来发展带来哪些变化与启示,我们拭目以待。

  1、2014年国际金价持续疲软行业承压

  随着股市上扬以及美联储开始减小货币刺激力度,黄金在2013年终结了持续12年的牛市,在2014年则持续疲软。现货金价在2014年11月触及四年低点1132.16美元/盎司。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金银珠宝消费同比增速回落至9.3%。此后的5个月更连续出现同比“负增长”。有行业分析预计,2014年中国珠宝行业销售规模增幅或创下10年来的最低纪录。

  点评:

  过去近三年间,国际黄金价格经历数度暴跌,从约1800美元/盎司的高位回落至1200美元以下。黄金“十年牛市”的终结对需求终端形成拖累。以黄金为主力品种的中国珠宝首饰市场不可避免地遭遇冲击。

  作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中国黄金企业也早已感受到寒冬。据中国黄金协会《中国黄金年鉴2014》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黄金行业实现盈利相比2012年大幅下跌了64.86%,结束了连续11年盈利的净增长历史。

  抽样调查出现亏损的黄金企业比重为20.47%,增长了近两倍。但在金价下跌的市场下对有实力、有准备的黄金企业而言将是新机遇,转型升级并打造一体化的产业链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坐标。黄金企业应当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推进资源整合,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2、国家标准取消千足金的纯度命名

  在2014年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度会议上,高票通过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11887《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修改单。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新标准将取消“千足金”、“千足铂”、“千足钯”、“千足银”的纯度命名。以后,市场上销售的贵金属首饰标签(证书)中的产品名称只能包括纯度、材料、宝石名称和首饰品种4项内容。贵金属含量大于990‰的首饰,必须被标注为足金(铂、钯、银)。如,金含量达到999.0‰的戒指,应命名为“足金戒指”,而不能称为“足金999戒指”、“999足金戒指”或“足金戒指(Au999)”等,印记中也应标注为“足金”。

  根据生产、销售企业、检测机构等相关方面的意见,该标准将设置15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内,符合原标准相应条款或新标准要求的产品均允许销售。

  点评: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黄金珠宝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约4700亿元。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贵金属珠宝首饰也应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保值增值需求,向美化人们生活的方向转变。

  本次标准修改只是统一了纯度命名规范,并没有限制“千足”等高含量产品,企业仍然可以通过企业标准,依合规的形式向消费者明示其产品的贵金属含量,把产品质量信息详细准确的告诉消费者。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更纯的、或者更美的首饰,明明白白的消费。从而,为社会营造一个企业自主声明、消费者自愿选择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部分生产企业推出了高含量首饰产品,市场反响热烈。然而,高含量的贵金属首饰硬度低,佩戴中容易变形、损坏,维护保养成本较高,容易给消费者使用造成不便。同时,为保证含量达到要求,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少或者不能使用焊药,从而使产品款式受到较大限制,这就造成材料价值压制了艺术价值。而目前,国外企业普遍采用14K、18K纯度,重点致力于产品设计和工艺水平,努力提高首饰产品的艺术附加值和品牌价值。

  所以说,过分追求贵金属的高含量,是舍本逐末,不利于消费者用首饰美化自己,也不利于企业提高品牌价值和行业长远发展。本次标准修改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3、国家取消个人携带黄金及其制品进出境审批

  11月24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最新一批国务院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清单,“取消个人携带黄金及其制品进出境审批”在列。根据海关此前规定,携带超过50克黄金及金饰就需要向海关申报。这意味着,此项政策出台后,黄金将等同于一般商品,至少在进出口环节,黄金这一“特殊商品”身上笼罩的光环悉数消失。

  有业者表示,中国宣布取消个人携带黄金及其制品出入境审批,可以看成国家释放“进一步开放黄金市场”的积极信号。中国对黄金之所以管理较严,是因为更多将其当做货币而非贵金属来对待。“当前黄金商品化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如果把黄金当做一般商品看待,出入境就没必要由央行审批。取消审批后不仅能促进流通,还顺应了黄金商品化的国际趋势,对国家的整体黄金储备等影响也不大。”

  点评:

  “取消个人携带黄金及其制品进出境审批”既为黄金市场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势必会对我国黄金进出口业务带来冲击,同时也加大了国家对黄金这一特殊商品的管理难度。

  4、企业并购重组加速

  年关临近,情节曲折的城隍珠宝收购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最终,这个上海老品牌“花落”行业新军上海衡源集团。而之前一度被认为板上钉钉的老凤祥在最后的竞价环节遗憾落败。

  早在10月份,城隍珠宝第一大股东上海农工商房产(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将其持有城隍珠宝56%的股权挂牌。随后,老凤祥下属公司上海老凤祥银楼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斥资收购上海城隍珠宝有限公司100%股权。不过,在最后拍卖中,上海申鑫足球队投资人徐国良控股的上海衡源集团突然杀出,经过数次加价,最终从老凤祥手中抢得了城隍珠宝股权。

  上海“四大金刚”之一的城隍珠宝被收购,只是今年行业众多珠宝企业收购案中的一个。今年以来,金一文化收购越王珠宝,通过横向并购切入浙江市场;周大福收购奢华品牌钻饰公司HeartsOnFire公司的所有股权,一举拓展销售网络;钻石小鸟收购意大利手工珠宝定制品牌LANI,布局高端珠宝市场。2014年,中国珠宝企业并购重组加速明显。

  点评:

  以城隍珠宝为例。长期以来,老凤祥、老庙黄金、亚一金店、城隍珠宝,一直被视作上海滩珠宝品牌的代表,被业界誉为“四大金刚”。而今,老庙黄金与亚一金店的母公司豫园商城强势组建了豫园珠宝集团,城隍珠宝也被“收编”。上海珠宝市场“四大金刚”时代已然落幕。

  这反应了当前珠宝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并购正在成为企业快速扩张的主要手段,之前四处开花甚至多雄相争的格局,正在随着大企业扩张战略的深入和竞争格局的变化而变化,少数品牌正越来越大,市场资源愈发集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内珠宝圈并购重组此起彼伏的背后,是国内珠宝企业管理思路和经营思路的新转变,而这无疑将影响未来数年国内珠宝企业的经营策略。

  5、首届“中国黄金珠宝盛典”暨“水贝十年”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9月9日,由中国黄金协会、中国黄金报社主办,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产业指导的首届“中国黄金珠宝盛典”暨“水贝十年”颁奖典礼在深圳罗湖会堂隆重举行。“水贝十年”活动于2014年2月启动,历时半年时间,在珠宝业界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响应。

  盛典现场公布了“中国黄金珠宝盛典暨‘水贝十年’风云榜”评选结果。许锦池、周厚厚、周桃林等十位企业家荣获“水贝十年·功勋人物奖”;陈雄伟、苏日明、吴峰华等十五位企业家荣获“水贝十年领军人物奖”;甘露珠宝、福麒珠宝等15家企业获得企业创新奖;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南京)、广东黄金等9家企业或单位获得产业促进奖;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获特殊贡献奖。

  点评:

  自2004年8月深圳市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挂牌成立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其已集聚了3000多家珠宝生产经营单位,年交易总额超过1000亿元,成为罗湖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深圳市九大产业之一,全国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制造、贸易、信息交流和展示交易中心。

  罗湖黄金珠宝产业十年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最主要的动力来源于产业自身持续改革、创新。当前,打造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的升级版已成为行业发展最清晰的目标,而罗湖乃至整个中国的黄金珠宝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也到了一个临界点。

  6、珠宝企业再掀上市热

  11月4日,萃华珠宝正式在深交所上市,这家创建于1895年的百年老店由此迈出了其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但萃华珠宝并不是今年第一家上市的珠宝公司。早在今年1月,顶着“黄金工艺品第一股”头衔的金一文化,就在中小板上市,并募集资金投向银邮渠道和零售渠道建设。

  而在今年里,包括爱迪尔、通灵珠宝等珠宝公司也都开展了IPO申请,另外,像周大生与昆百大还上演了一幕收购与反收购大戏。

  截至目前,沪深A股市场已经拥有了老凤祥、豫园商城、明牌珠宝、金叶珠宝、潮宏基、东方金钰、千足珍珠、金一文化、萃华珠宝等多家黄金珠宝类上市公司,加上在香港上市的周大福、六福珠宝和周生生等,中国黄金珠宝业在国内证券市场的集团力量进一步显现。

  点评:

  在火热的珠宝公司上市潮中,萃华珠宝也必然不是最后一个黄金珠宝行业的上市公司。而珠宝品牌上市热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黄金珠宝行业在国内经济领域地位的提升。随着黄金珠宝在近些年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黄金珠宝这个曾经的小行业,已然渐渐成为融入中国经济大潮,成为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大行业。

  从另一个方面看,国内黄金珠宝企业主动寻求上市,放弃原有的“小王国”,而选择将自己至于公开透明之下,去接受严格的监管经营和管理模式,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国内品牌珠宝企业寻求正规化发展的态度。

  从公司发展的角度看,成功上市,即是公司和创业者的里程碑。通过上市,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更快和更高效地树立品牌。而从行业来说,大珠宝品牌规模化的上市,也正在成为整个珠宝行业的里程碑,同时可以推动行业自身进一步规范和快速升级。珠宝企业在寻求或者实现上市的过程中,严格的财务、税务审查,以及来自股东们的业绩压力,会迫使原来长期在传统模式下运转的中国黄金珠宝业,向规范化经营转变。从这个意义而言,中国珠宝企业的上市热,也是推动行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7、深圳企业资金链趋紧

  2014年,珠宝行业的债务危机开始不时在业内流传,而其中也有个别人用生命捍卫了自身的承诺。时至年底,深圳某企业又爆出了银行贷款无法偿还的消息。一时间,黄金珠宝行业资金链断裂的传闻甚嚣尘上。

  点评:

  如果说行业的资金链断裂了,不免危言耸听,但资金链趋紧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年,珠宝产业的日子太好,贵金属、珠宝原料的升值,贵金属首饰消费的不断增长,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贵金属珠宝行业成为许多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在大量资金不断涌入的背景下,更加速了贵金属珠宝行业的快速发展。

  顺风顺水的日子,使得业者自然而然的将一时的好运气当成了常态。但飞机不可能永远在天上飞,总有降落的时候,随着黄金价格的不断调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出现了变化。

  消费的下滑、金价红利的消失,让一些公司现金流的游戏无法继续,也让一些企业借贷扩张的日子走向末路。如果停止扩张能解决问题,也不失是一个好的方法。但事情远没有结束。消费下滑会引来银行的收贷,相关放贷企业的收款,如果出现坏账,问题就更严重。当一而再再而三的坏账在行业内出现时,银行的收贷变得更加紧迫,被银行勒紧脖子的企业,也会不断收缩在外的账款。于是行业开始勒紧了腰带。

  如今的困难,其实早在市场火爆时就已经埋下祸根。微薄的利润,让企业几乎没有抗风险能力,企业也没有了持续发展的资金基础。在市场火爆时,一些企业借钱扩张、一些企业赌金赚钱,这些都成为行业很不正常的现象。这次资金链趋紧对于行业而言未尝不是好事,经过这次市场的变化,相信行业、企业都会成熟起来。

  8、“双11”珠宝销售持续增长

  2014年“双11”珠宝销售持续增长。周大福从去年的2200万元上升至今年超过4611万元,珂兰钻石由去年的1800万元上升至今年的4200万元。这同天猫成交总额从2013年的362亿元跃升到今年的571亿元保持了同样的增长趋势。

  经统计,五大类别的份额分别如下:黄金类前十名交易总额为105,597,498元,钻石类前十名交易总额为73,240,035元,彩宝类前十名交易总额为28,406,021元,翡翠类前十名交易总额为22,576,018元,铂金类前十名交易总额为7,933,293元。黄金继续以绝对优势领跑珠宝类类别,彩宝网购迅速崛起,翡翠类产品小件化,平民化的尝试获得成果,而铂金类产品的分额继续萎缩。

  点评:

  今年最大的亮点是移动端支付的崛起。天猫整体数据显示,移动购物已经占到42%。对于珠宝产品来说,今年更多的珠宝顾客选择手机支付。同时,黄金依然是带动网上销售的主力,周大福今年“双11”期间黄金首饰成交4173万元,占其总销售量的绝大部分。特别是近期黄金价格的下跌,即使是一些钻石品牌,如周大生、千禧之星也会准备黄金产品带动流量和人气,黄金销售占其网络销售额的主要部分。

  并且,品牌依然是消费者选择珠宝的重要参照。这种参照在传统的黄金品类特别明显,黄金排名前十名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传统强势珠宝品牌。随着彩宝与翡翠珠宝电商的发展,为互联网品牌带来了新的空间。同时,电子商务也为这些品类的营销提供了新模式。从彩宝及翡翠销售前十名的排名可以明显看出,纯互联网珠宝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这说明,这些品类的消费者更偏年轻化,品牌忠诚度在降低,而更喜欢看品牌的个性与故事。

  9、国美掘金催生“鲶鱼效应”

  9月,位于北京西三环公主坟商圈的中央电视塔旁,占地规模达3500平方米的超大黄金珠宝MALL——多边金都中塔店正式开业。开业期间,店内销售火爆,黄金低至198元/克的促销活动人气爆棚,5999元一只的钻戒抢购一空,开业仅三天即完成了上万单的交易。

  多边金都与传统黄金卖场不同,它结合不同消费需求,打造了独特的三馆五街八区购金模式,业务涵盖消费、投资、收藏、定制、回购、荟馆六大板块,联合国际国内具有实力的黄金、珠宝供应商以及全球顶级设计团队,推出全新黄金珠宝业务体系和服务模式。与传统黄金商品结构与销售理念最大的不同,是多边金都创新性地开启了线上线下互动结合的新一代购金模式——“一站式闭环黄金购物体验”,从而更大程度上保证了消费者的购金新体验,开创了京城购金环境的新体验。

  点评:

  携带大资本和新模式的多边金都入主黄金珠宝行业,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此前沉闷的黄金珠宝市场,也迎来了市场人士截然不同的反应。对于多边金都的崛起,业界看法不一。业内人士认为,其优势是在所在行业有成功的先例,在企业的品牌、渠道管理、信息化管理方面,都比现有行业内企业有经验,资金也比较充裕。然而,这类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原行业的成功经验,不加改变地用在黄金珠宝产业。因此,要想在黄金珠宝行业取得成功,可能还需要深入研究行业特点。

  10、港商加速内地布局

  2014年,香港珠宝扎堆在内地建厂。12月12日,六韬珠宝创意产业园招商发布会在广东茂名启动。该项目首期投资6亿元,占地300亩。预计建成后将成为粤西北地区最大的集珠宝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园区。

  今年4月,位于广东伦教的周生生佛山工业园开幕,标志着周生生集团在内地最大、最先进的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此外,位于深圳盐田区的周大福集团大厦也将落成并使用。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周大福将不断扩展在中国内地的研发、生产、配送、零售业务,并将在中国内地的钟表、投资等其它业务板块逐步迁入,更加快捷地服务全国超过2000家店的零售终端,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点评:

  2014年,港商扎堆布局内地,兴建或参与建设投资珠宝产业园区,说明香港珠宝企业仍然对内地市场充满信心。有港商表示,内地市场与其他区域相比,有很多优势,如果要做大量生产,港商需要内地,从人力、成本、物流、资金等方面的配合。此外,由于深圳特别是水贝的土地、人员成本不断增加,因此,珠三角以及西南市场已成为港资企业的新着力点。